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业务工作 > 文化 > 文化惠民
索引号: 4311000004/2023-02390 分类:  
发文机关: 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文日期: 2023-02-09
名称: 【永州故事】读懂宁远文庙
文号 :    
【永州故事】读懂宁远文庙
2023-02-09           来源: 市文旅广体局 【字体:   打印
分享到:


宁远文庙位于九嶷山下的宁远县城,始建于唐代。最初,建庙于泠道故城,宋乾德三年(965)随县城搬迁现址。

宁远在古代为泠道、舂陵二县地,是上古贤君舜帝南巡魂归之。司马迁《史记》载:“舜……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九疑,是为零陵(舜陵)。”《太平环宇记》云:“地有舜之遗风。”人杰地灵,人才辈出。“唐宋以来,大魁者(状元)二人,皆有义风著闻,其余以名进士出身者指不胜屈。”应该说与祭祀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的文庙兴举有莫大关系。文庙又称学宫,兼具教学功能,是古代的官办学校,是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,传播儒文化的主要载体。

4.26宁远文庙(国家AAA级旅游景区).png

宁远文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十二年(1873)至光绪八年(1882)重修,是中南六省区功能布局保存最完整、设施配套规模最大的文庙。整个建筑坐北朝南,南北长170.8米,东西宽60.2米,占地面积10282平方米,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。所有建筑采用中轴线对称局,中轴线由南至北的建筑分别为文渊阁、泮池、棂星门、大成门、大成殿、崇圣祠。两侧对称式排列着登圣坊、步贤坊、腾蛟门、起凤门、乡贤祠、名宦祠、东西庑、尊经阁、明伦堂。建筑造型典雅,气势恢宏。

走进宁远文庙,在前花园,但见绿树成荫,环境幽雅。有高大如伞的香樟,有笔直挺拔的松柏,也有四季飘香的桂花树,还有珍稀名木白玉兰、苏铁树等。各种花卉,如万寿菊、秋海棠、腊梅、三角梅、绣球花、菊花、蔷薇、月季,达数十种之多。花开时节,争奇斗艳,香气扑鼻。

南面一排照壁已改建成16间门面房,命名为文渊阁,承担了文庙的服务功能。前庭还掘有一个泮池,径长34.06米,弧长53.78米。古代称入学为“入泮”,所以“泮池”又叫“学海”。“学海无涯苦作舟”一句由此而来。学生初入学时,必须绕行泮池三圈,意为“遨游学海”。泮池设计为半月形,融入了儒家文化中“天圆地方”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。新替换的泮池护栏由52块大理石镶接而成,其中有51幅以孔子生平和儒家文化为主题的浮雕,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,或叙事,或说理,或励志,值得细细品读。凝眸泮池,满池风荷,淡雅清新,令人心旷神怡。

2093470073.jpg

泮池与大成门之间伫立着三门四柱的冲天式石牌坊,即棂星门。高8.8米,宽8.8米,全石结构,榫卯相接,没有使用任何粘接材料。棂星门原本是建在皇帝祭天的天坛内,宋代时,皇帝命在孔庙建筑棂星门。当时,人们认为有才学的孔子是天上文曲星降世,所以在孔庙内亦应建棂星门,有尊天必须尊孔的意思。另外一层意是,官学生进了这个门,人人学有所成,个个成为栋梁之材,能为国家所用。宁远文庙的棂星门,宋代为木质,明代换为石质。门坊上雕刻有人物、龙凤、花木等图案,四柱的顶端各坐着一只貔貅(避邪);中门门匾两侧有两个人物,双手上下各展示一个条幅,分别写着“连升三级”“封侯拜相”。民间称其人物为“加官”“进爵”,意为进入文庙,读好圣贤书,学而优则仕,将来就会“加官进爵”,光宗耀祖、光耀门庭。“文革”中一度被凿去,今已恢复。棂星门中置宝瓶顶,两旁四座圆狮,因“狮”与“师”谐音,代表“师道尊严”,说明老师的地位至高无上。

棂星门的背面有一幅“凤上龙下”石雕图案令人费解。“龙”在封建社会里是代表皇帝,是至高无上的象征。在这里,“凤”却刻在了“龙”的上面。这是因为,这座棂星门,修缮之时,正是慈禧太后“垂帘听政”的年代,建筑设计者把这一图案安置在牌坊的背面,可谓煞费苦心。这种图案装饰,据说目前只有清慈禧太后陵建筑上和宁远文庙有。

大成门的称谓来源于孟子“孔子之谓,集大成也”。大成门有4根龙柱。在石柱上方的梁坊下面,装饰着一对“母狮戏子”的木雕雀替,这对圆木狮雕,显得玲珑剔透又活泼可爱,动感极强,是十分难得的古代木雕精品。它用汉语的谐音,寓意“狮子情深”,刻划出“师生情谊”。大成门的门匾是清雍正皇帝题写。门匾四周装饰九龙护匾镂空木雕图案,九龙首尾相缠绕,构图精美。

1933716932.jpg

清雍正皇帝御书牌匾的“大成殿”是文庙的主体建筑,高16.5米,面阔27米,进深12米,建筑在1.5米高的月台上。整个建筑为红墙黄瓦,卷棚飞檐、重檐歇山顶的皇宫式结构。大成殿内有大成圣先师孔子的青铜塑像及四配泥塑,梁坊原有清代六位皇帝的御笔题匾,现仅存嘉庆题“圣集大成”和光绪题“斯文在兹”两块。大成殿四周有14根龙凤柱,月台围栏有36块石雕画,月台中间置五龙丹墀。

大成殿后面二十多米是崇圣祠,也叫崇圣殿,为硬山重檐式建筑。这是祭祀孔子父母以上五代先祖的享殿,是中国古代“光宗耀祖”思想的缩影。儿子成了圣人,父母也会受到皇帝的诰封。这既有不忘记父母养育之恩的德孝伦理,又有为先辈争光的意思,同时也是对在读学子的一种激励。崇圣祠前有2根凤柱。

宁远文庙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“登圣坊”和“步贤坊”。登圣坊寓意登门进入文庙,是来拜谒先圣孔子、学习先贤孔子的学说。坊上嵌有“德配天地”四个大字,出自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德配天地,而犹假至言以修心。”指孔子道德品行的高尚与博大,可与天地相匹配,是对孔子思想学说与道德品行褒奖称赞之语。步贤坊上嵌有“道古今”门匾,寓意与登圣坊相

名宦祠供奉曾在本地为官,有德政,为本县做过大事实事好事的官员生神牌位,既是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些官员,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后任官员主动任事,有所作为,“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。乡贤祠主要供奉本地对社会、对民众有贡献、有影响人物的生神牌位,用以激励教育本县民众从善如流、见贤思齐、成才出名,光耀郡县、造福桑梓。唐代状元李郃、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等,曾入祠受祭。

站台两侧的廊坊建筑,东边的叫东庑,西边的叫西庑。它们是孔子庙的配祀殿,供奉的是历代被称为“先贤”“先儒”的学者牌位。在这里供奉这些牌位,是要让这些知名学士受到人们的尊崇,同时也是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、成名成家、成为有用之材,受到社会尊崇。现在的东庑辟为“宁远名人馆”,西庑为“宁远文物展览室”。

大成殿后左侧与东庑相通的建筑是明伦堂,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教室。中国社会对教育的目的有个简洁的称谓,即“教书育人”。“教书”是为了“育人”,就是要教导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,成为一个真正的“人”,因此教室就被称作明伦堂。现在开设了“舜德国学馆”,不定期举行国学讲座。大成殿后右侧与西庑相通的建筑是尊经阁,是存放儒家著作经典的地方,亦即图书室。现辟为展室。

大成门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小门,分别叫“腾蛟门”“起凤门”,皆是立柱门坊,上覆小青瓦。这两个名字,出自唐代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腾蛟起凤,孟学士之祠宗。”形容人才众多,各显其能。在棂星门的右侧,还修建了一条碑廊,北与名宦祠、南与步贤坊相连,碑廊内原存有历代祭祀孔子祭文碑刻等十余方。但在“文革”时被毁,现在仅剩2方现代祭祀孔子的碑刻,以及几方古代其碑刻。

1158348799.jpg
截图-2023年2月9日 10时50分4秒.png
1228910775.jpg


石雕是宁远文庙的精髓。三门四柱全石结构的棂星门、五龙腾飞的丹墀、20根整体通高5米的龙凤石柱群、月台围栏石雕都是石雕艺术中的精品,囊括了高浮雕、浅浮雕、镂空、圆雕、线刻等所有的工艺手法。特别是龙凤石柱群工艺精湛、造型生动、线条流畅,被为“国宝”。其中,12根龙柱,线条流畅,造型精巧,对龙身上的鳞片处理采用了攒尖三角形状,使龙缠绕石柱的力度更为凸显,荡溢灵动遒劲的神彩。8根凤柱,更是全国所有古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存在。每一根上都雕刻着一只脚踏祥云、引颈高歌的凤凰,旋飞的翅翼更是给人翩翩起舞的感觉。这些凤柱的雕刻,如同棂星门上“凤上龙下”图案,吻合于特定的时代背景,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。

五龙丹墀,用四块巨石拼接而成,用的是高浮雕镂空工艺,中间龙头凸出30公分以上,而四周缭绕的祥云镂空处厚度不超3厘米。只见一龙头居中,高高昂起,四龙头在四角奋力昂首,吞云吐雾。五条龙首尾相缠,栩栩如生。

月台围栏的石雕图皆有寓意,如“鹿鹤同春”“喜上梅梢”“荷池采莲”“凤凰衔瑞草”“鲤鱼跃龙门”“狮子滚绣球”“金鸡斗蜈蚣”“福禄踵至”“虎虎生威”“百鸟朝凤”“灵鼠偷果”“三阳开泰”“玉免望月”“二龙献寿”“丹凤朝阳”“岁寒三友”“菊花图”“牡丹图”“茁壮图”“富贵图”“千里马”“摇钱树”“聚宝盆”“吉祥图”“八仙图”等等,无不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。

还有一百多个石柱础,个个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,意。这些础石,上为圆形,下为方形,中间八面雕刻花鸟、瑞兽。有雕刻葫芦、团扇、宝剑、莲花、花篮、鱼鼓、横笛、阴阳板;有雕刻菊花、梅花、荷花、牡丹、芍药、睡莲、翠鸟、蝙蝠;有雕刻虾、牛、蟹、鼬、龙、麒、鳌、鹿。有雕刻“飞龙在天”“雕虎相争”“鱼跃龙门”“如虎添翼”“麒麟献瑞”“虎啸山林”“鹿报平安”“喜鹊闹春”;有雕刻“年年有余”“跃身成龙”“家有余庆”“龙凤呈祥”“如鱼得水”“凤传佳音”“鱼跃升仙”“麒生祥瑞”。最具特色的是,立在大成殿四角的四根角柱,支撑石柱的础石都是一只雄狮,承载身上的顶梁大柱。狮(师)承重托,老师承担着为国家民族培养栋梁之材的重任,使命光荣。

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,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。湘江源头,九嶷山下,儒文化的深厚底蕴,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,在这远离都会的偏僻之乡绵延传承、熠熠生辉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回到 顶部

主办单位: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   地址: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湘永路218号(市体育中心) 
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版权所有  
政府网站标识码:4311000004 湘ICP备05009375号   联系电话:0746-8365355    技术支持:开普云 网站地图